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广州亚运花城美景昙花一现? 专家呼吁每户送花

  “到广州多次,只有这次才真正看到壮观的花城景观”。亚运期间,5000万盆时花装点的广州,不仅让参赛人员和外地游客感受到花城之美,也让广大市民第一次在迎春花市之外,感受到花城繁花似锦的景观。

  花虽好看不常开,亚运期间的花城美景会不会仅是“昙花一现”?限于财政预算,亚运后如何在减少财政投入的情况下,最大限度地保持甚至提升花城美景?

  广州市政协委员、中山大学园林及生态经济规划研究所所长钟晓青博士表示,亚运后,广州需要继续在做好“点-线-面”结合的基础上,增大对市民参与绿化的支持与鼓励,“现在给每人发放亚运交通补贴都至少50元,政府未尝不可考虑下送每个家庭20元左右的花木”。

  广州亚运开幕式的“绿色一分钟”节目,集中展示了广州处处绿色的城市景观。亚运后,随着亚运时花的逐渐退去,花城的绿化美景,能否像短片一样,走进千家万户呢?中山大学园林及生态经济规划研究所所长钟晓青博士表示,如果政府适当投入和鼓励,这完全是可行的,而且真正实现了绿色低碳的目标。

  时花回收:化成花肥养新花

  亚运花卉布置行动即将进入收尾阶段,围绕亚运进行的绿化美化工作成绩有目共睹,市民也享受了这种绿化美化带来的人居环境改变。地铁三号线大塘站附近的环境改造就是一个例子,钟晓青说,原来大塘站出口附近都是占道经营的小摊,长期处于典型的脏乱差局面,亚运前,经过改造为绿地系统,设置花坛,种植花草,现在大塘站已经是被一个小花园围绕的车站,“绿化美化对环境的提升效果还是明显的”。

  亚运后,围绕亚运进行的广州市绿地系统升级改造的成果仍将保留,但是时花则将大部分被撤走。钟晓青认为,围绕亚运进行的时花布置行动是值得的,毕竟亚运只有半个月,剩余的时间,都是市民享受了鲜花装点花城带来的视觉和心理享受。他认为,现在重要的是两件事,一是时花怎么回收,二是哪些路段应该保持长期的花卉布置。

  钟晓青说,花卉的后期维护管养是时花上路后最重要的工作。亚运后,各责任单位应该尽职尽责,对一年生的长春花、矮牵牛等时花,应待其凋谢之后,全部回收利用,“这都是非常好的花肥”;而对那些少部分可多年生的花卉,更要做好回收工作,处理得当,明年还可能继续开花,继续使用,“这也是我们评标时,关注有没有苗圃的原因”。而如果回收不力,则可能为城市管理带来极大的麻烦。

  保留鲜花:宜“点-线-面”结合

  广州市“点-线-面”结合的绿化美化体系是钟晓青多年来一直倡议的方案,也是近年来广州市绿地系统的主要框架。亚运后,钟晓青希望继续做好这个体系的保持工作,其中“线”方面的绿化和花卉布置,应最大限度保留,“这是花城的标识”。这些线包括广州市主要的出入口道路(比如广园快速、新光快速、105国道广从段)、主要交通枢纽出入口道路(机场、广州火车站、广州南站、广州东站等)、市内主要干道(东风路、中山路、环市路、珠江两岸、解放路、人民路、广州大道、新中轴沿线)。

  而“面”方面,钟晓青则认为大有文章可做。此前,广州市已发动公园、机关单位等进行拆墙透绿,还绿于民。下一步,钟晓青认为应该发动社区、市民也进行“透绿”的工作,比如阳台、平台和屋顶进行绿化美化,使广州的“花城”景观从公园、干道延伸到街道、小区乃至每家每户的阳台。

  花城建设:政府鲜花赠市民

  如何实现这一个“面”的“透绿”工作,钟晓青认为政府是大有文章可做的。比如,借亚运大礼包回馈市民的机会,给广州每家每户送一盆花,成本也就二三十元左右一盆,“就算过年市长送每家每户一盆金桔,一般也就60元左右一盆,广州完全有这个经济实力”。广州素有爱花惜花的传统,市民接受馈赠后,大多数都会好好养护,“这等于政府一笔小投入,省去了大量的养护成本,还实现了绿化美化家园的效果”。

  在花木品种选择方面,钟晓青建议选择叶面积大、生命期长、花形花色漂亮的品种(比如簕杜鹃、富贵果、五色梅、四季桂、兰花、芦荟等),除了达到美化小区、美化阳台的效果外,还起到了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,“如果每家都种,相当于吸收了几万辆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”,是真正的绿色低碳,从某种意义上讲,也呼应了亚运的绿色一分钟。

  ■小资料

  花样路名承载花城记忆

  雅荷塘、丹桂里、杏花巷、梅花村、桂花岗……游走在广州老城区,一个个与花有关的古老地名遍拾即是,可见广州人对花的热爱。

  随着岁月的推移,很多与花有关的地名,已难寻该种花的踪迹。不过,走在广州众多主干道,却能在不同时节观赏到落英缤纷的景象,新河浦路紫荆花、农林下路的白玉兰、陵园西路的木棉等统成规模种植一种花树的道路,已经成为赏花人士当季必去之地。

  ■专家意见

  从提升城市形象到提升城市素质

  后亚运绿化应呼吁公众参与

  亚运期间5000万盆时花极大提升了广州的城市形象,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广州市民的自豪感。广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艳华研究员表示,从一定意义上讲,政府巨资投入的这项“面子工程”是值得的。但亚运花卉布置毕竟是一个非常态的城市美化工程,亚运后显然不可能持续,郭艳华希望,这不要成为一个“运动式的绿化大跃进”,不要大起大落,应最大可能保持现有的绿化美化效果。

  郭艳华认为,保持现有的城市美化形象,对政府和市民而言都是有利的。尽管亚运后资金投入会减少,但通过适度减少花卉使用数量、尽量控制花卉采购成本、提高道路花卉维护管养水平以延长其花期等方式,还是有可能保留这些景观的。

  更进一步,如果企业、工商、个人等能参与到城市的绿化美化工作来,则亚运花卉布置达到的城市形象提升,将有可能永久保留。郭艳华说,任何一项政府决策,只有公众参与进来才有可能成为一项公共决策。而随着现代公民意识的觉醒、社会公德的形成、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形成,如果这项决策是有利于市民和社会的,那么市民也是有热情参与到这个项目中的。

  郭艳华说,包括花卉布置在内的各项亚运准备工作,其目的不仅仅是服务亚运会,更重要的是,希望能借此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里程碑,使整个城市从形象的提升过渡到城市素质的提升。比如花卉布置,如果亚运后,全体市民都能参与到广州“园林城市”、“花园城市”建设的决策过程,将政府战略扩大为公众战略,让市民行使对城市绿化维护和管养的权利和义务,整个城市,将由内到外发生一次质的改变。

  统筹:南都记者 谭万能 谭希莹

  采写:南都记者 谭希莹 吴广宇 吴梦纾 孔小云 刘雪 谭万能见习记者 余思毅 实习生 毛姗姗